2022年1月9日 星期日

[讀]好想殺死父母

書名:好想殺死父母
作者:石藏文信
譯者:Miyako

會看這本是因為刷到MPlus這篇文章,老實說把書看完後覺得文章提煉出精華,比書本身好看與聳動。光現出版選了一些看書名就很嚇人的書(例如「後悔當媽媽」之類),但2021年完全沒有出書,不知道是不是不再出書?讀書共和國好多這種撐了5年就結束的子品牌。
「好想殺死父母」是書名挺嚇人,內容倒不是充滿仇恨,而是在講親子關係、父母年老照護問題等等。因為臺灣社會整體氣氛跟日本比較接近,我覺得或許有可以參考的地方,事實上臺灣有些新聞或節目也有相關類似報導。我就滿認同「千萬不要辭掉工作去做父母的看護」,一旦這麼做了,之後基本上很難再回到職場,而且很弔詭的是,需要子女這樣看護的老人都意外長壽……
總之是一本開解中年至初老年子女對於照顧年邁父母所生焦慮的書,也是開解老父母如何對待成年仍仰賴自己的子女的書。學會先關心自己保重自己實在重要太多了!其他的如經濟獨立、不要一直想著不自己做就很不孝、保持距離不要過度關心干涉、接受會產生「想殺死父母子女手足」的想法是正常的……等等。
(哇!我也是書裡講的成年還在家裡的類型呢)
不過作者提到的一些觀點我覺得怪怪的,例如勸男性不要專職育兒,應把養育小孩的工作交給妻子,自己去努力工作會比較理想(有嗎?),但對女性的建議卻是不要做專職家庭主婦育兒,這樣生活重心都在小孩身上,之後會很痛苦(那男方那邊小孩要給誰照顧啊?矛盾建議??)。另外講妻子在婚後仍對娘家有依賴性,都聽媽媽的話,呃~我怎麼感覺丈夫都聽媽媽的話這樣的媽寶男更多呢?或許日本比較少吧……再來是作者建議讀者最好有一次育兒經驗,才能讓心智成長,而且有同理心(某方面來說也對,我認為育兒會學到把屎把尿與如何平淡處理,之後去給失智不能動的父母把屎把尿才不會驚恐,但我沒有小孩也從沒碰過,讓我去處理我爸媽這情形,我確實會覺得……嗯……)。還有,臺灣的老人年金與退休金制度與日本也有差異,但共通點就是「沒錢就容易無能為力」,作者倒是沒有提到這類型的該怎麼辦。
最後一小單元作者介紹自己常開的處方藥以及原因,有點驚訝會寫這個欸XD

對於父母會生出無能為力感的人,也許可以看看這本書。

以下分享幾頁摘錄:

2022年1月8日 星期六

[讀]大江戶火龍改

書名:大江戶火龍改
作者: 夢枕獏
譯者:高詹燦

「火龍改」是一個職業的名稱,類似於「探員」,但處理的對象是「非人類」的人事物。但主角遊齋不是火龍改,他是「民間專家」,火龍改遇上難以解或不可解的事情時,就會去找他諮詢或協助。
這本小說開頭的短篇小故事主要帶出背景設定與氛圍,以及烘托遊齋是怎樣的性情等等。最後一篇長篇故事仍也在帶角色設定,但帶出的是遊齋的夥伴們,例如賣糖人─土平、刀客─如月、火龍改─間宮,以及本質上與遊齋最接近的播磨法師(依照播磨說的話,他與遊齋都是「非人」)。這個長篇單元在結構上相對比較複雜,套了好幾層,但謎底並不難解,就是滿訝異作者套圈圈的數量增加了。
這本的敘事語氣與陰陽師滿接近的,老實說我不是很能分出作者寫的江戶氣氛與陰陽師那套的平安時代氣氛有什麼不同,雖然會去描寫月代頭啦、洋人帶進江戶的東西啦,但與我看過的其他江戶時代背景的小說還是有明顯差異,不知道是不是主角本身不太「江戶」?也可能是這小說很夢枕流?
重要角色土平跟如月都是電波系的個性,比較有趣的是這本沒有像陰陽師那樣給主角安排一個固定搭檔,而是好幾個專長不同的「朋友」,簡單的描述句搭上幾個場景就可以烘托出一個角色的特徵,還是覺得很厲害啊!
我覺得這本江戶背景的「妖怪感」沒有陰陽師那套明顯,但是「輕小說」感更明顯……看到後記才發現作者也70歲了,所以我現在是一種有續集會看,沒續集就算了的心情,這年齡真的不能強求了。作者加油啊!
算是一本可以相對輕鬆讀的單元劇推理小說,如果看完這本覺得喜歡作者的敘事語氣,又沒看過陰陽師系列的話,推薦去看陰陽師!那也是單元劇,看到哪裡就斷開不看也不可惜。

忘了提:那句「想知道嗎?」非常有「魚肉好吃嗎」的味道啊XDXDXD


2022年1月2日 星期日

[讀]療癒身心的書目療法

書名:療癒身心的書目療法
作者:寺田真理子
譯者:黃詩婷

作者在書裡有提到與書目療法內容操作類似的,還有很多稱呼,而且它不是醫學上的治療方式。因為作者不是沒講,希望不要有人看到中文書名就以為這是一種醫學治療手段。它近似於一種旁側支持的方式。
以作者的描述,他所提倡的書目療法是一種「同溫層閱讀」方式。因為在閱讀理論(目的圈?)有一派認為閱讀不可以挑軟柿子吃,因為閱讀本身是一種學習與增進的過程,如果不挑戰自我就不可能有進步。作者則認為對某部分人來說,「閱讀為求增進自我進步」的說法可能會造成嚴重負擔或心靈上的傷害,從而排斥閱讀這件事。他不是否定「增進自我」的說法,而是覺得閱讀的「範圍」因人而異,有些人誤打誤撞的經由閱讀在書裡找到心靈的避風港。像這個想法就與目前主流——精英式的,或素養教育需求的——有差異。當然作者也舉了幾個實際操作的個案,我看了覺得「閱讀」還真的只是一個工具,因為很難說那些個案碰到其他媒介是不是也可能就相對好起來?
但以我到現在這年紀,也才慢慢體會多年前比我年長的朋友說的話,他說以前他也覺得應該要精進、要努力吸收新知等等,直到30歲後忽然覺得自己為什麼要在下班後還去看很讓自己疲憊的東西?明明他喜歡看食譜、咖啡學相關的書,為什麼他不能看自己真的很想看也放鬆的書呢?然後他就悟了。我現在也會這麼想,雖然我還是對這個、對那個很好奇,但好奇買來的書會整本看完的很少,只是我跟朋友不太一樣的是,我在閱讀上沒有非常明顯「喜歡」的種類。
書目療法這本書就是在講類似的事,作者是寄希望於「先從同溫層開始,讀著讀著可能會產生更大的需求,讀者就會再去接觸以前不接觸的書種」。
我是覺得這本書講的內容與近幾年市面上談及閱讀教育、素養教育等等的書籍,有很大的不同,畢竟目標不一樣,後者講得再好聽、格調再高,都還是應試教育下的產物啊。至於歸類在商管或工作法分類下的閱讀技巧書,就已經說是「工作法」啦!

又,這本書薄薄一本定價420元,我突然覺得知識還是有點價的,以前不這麼想。書越來越貴啦。

下面這頁挺療癒啊,哈哈!